六月首周,有“互联网女皇”之称的风险投资基金凯鹏华盈(KPCB)合伙人玛丽·米克尔(Mary Meeker)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《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》。这份长达213页的报告由腾讯科技在第一时间整理首发了中文版,在朋友圈造成刷屏。
在这份报告中,Mary Meeker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上,其中腾讯及旗下的微信数度被提及。而在谈及中国智能手机支付市场时,报告认为,微信每用户月度支付交易次数大幅领先于其他支付方式,预计是支付宝(AliPay)的5倍。(见下图)
就在不久前,国内还出现过“腾讯在移动支付大战中后撤”的言论,并引来微信团队的辟谣。个人倒觉得,对这种哗众取宠的奇谈怪论,用户、商家和竞争对手们谁都不会相信,官方根本就没有回应谣传的必要。就最近一段时间外界所能观察到情况,微信支付在产品功能的完善、商业措施的力度上,丝毫没有“停摆”或是懈怠的迹象。
产品功能:4月份,微信支付公布了四大产品能力升级:面对面账单、资金流系统升级、微信找零、“支付+会员”解决方案。
生态服务:微信支付推出“星火计划”,拟投入1亿元资金扶持服务商。
业务推广:微信支付与麦当劳、Costa咖啡、today便利店、面包新语等知名商家创立的“微信支付无现金旗舰店”先后在北京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亮相;微信支付在五一前发起美食日活动,在全国20个城市超过两万家门店推出“随机立减优惠活动”,包括真功夫、吉野家、汉堡王、味多美、满记甜品、和合谷等多家品牌参与。
在腾讯第一季度的财报里提到微信支付时,是这么表述的:“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的商业支付交易量(例如电子商务和线下消费)显著增加,C2C支付(例如人际转账、微信红包等)交易量亦不断增加。”这里的字眼用的是“显著增加”、“不断增加”,是腾讯管理层对微信支付前进步伐和成绩的肯定。
事实上,微信支付正迎来体量的加速扩张:微信支付绑卡用户数已超过3亿,每月使用微信转账的用户中有超过60%使用2次或以上,微信支付线下门店接入总数超过30万家。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,微信跨境支付日均笔数是春节的2倍。
微信支付亦于近日正式发布品牌理念:“微信支付,不止支付”。那么,微信支付的未来会走向何方?在席卷了数十万商家、数亿用户之后,微信支付真正的野心是什么?
让我们粗略梳理下微信支付近三年来的发展路径和布局,来看看为什么微信不会在支付这件事上“后撤”,反尔微信支付的未来还不止于支付。
一、微信支付,始于支付
2013年8月,微信发布5.0版本。就是在这一版本中,首次上线了微信支付,正式开启了微信商业化的大门。用户通过绑定银行卡可以在公众号、App中实现支付,满足了用户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需求。5.0版的微信还增加了表情商店、扫一扫和游戏中心。微信支付的上线,使得微信平台的游戏道具付费、移动电商分成、收费表情等盈利路径清晰可见。
有意思的是,许多用户在升级了5.0新版本后,都反馈说太不容易找到微信支付的功能。实际上,最初的微信支付并不是一个主动开启的功能,只有当用户在企业服务号上购买产品时才会出现。在这个版本中,微信对公众平台进行了升级,分为了订阅号和服务号。企业可以在服务号中自定义菜单,获得支付接口的使用权限,这也为后续的商户扩展埋下了伏笔。
也许是时间上的巧合,就在微信5.0版本发布的次月,2013年9月23日,阿里巴巴正式发布移动社交应用“来往”。这是阿里第一款独立于电商业务之外的社交产品,主打熟人社交。但在支付路径上,来往的支付系统基于支付宝,而微信支付除了底层技术架构外,在品牌和产品体验上与腾讯系的财付通几乎没什么关系。从一开始,微信与支付宝就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:支付宝是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延伸,而微信支付则是完全生发于移动互联网。
2013年12月,微信发布5.1版本,微信支付日益完善:增加用户的收货地址信息、推出“AA收款”的现金交易功能,加上此前支持的话费充值、电影票和精选商品,微信支付功能越加丰富。
在这个阶段,微信支付在功能上的前进步伐仍然非常谨慎,没有在线上线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推广。但是,在传统PC互联网时代屡屡受挫的支付领域,腾讯借助微信支付,悄然开始积蓄与支付宝分庭抗礼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