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,互联网成就了信息的互联互通,那么,自媒体加速了集体意识向个体意识的分化和转移。
企业PR进入了员工“自PR时代”
自媒体出现以前,观点的建立和传播较多依赖于集体安排,或权威媒体的专业发声,个体的观点局限于小范围面对面传播,以一种弱权威的地位存在;自媒体出现以后,个体忽然拥有了大量受众,观点的碰撞前所未有的频繁,收获的反馈(包括认可和反对)增加了若干数量级,个体意识的觉醒变得全所未有的强烈,影响力急剧增加。如同独立运动一样,个体意识对集体意识发起一轮接一轮的挑战,大势所趋之下,集体意识节节败退,逐渐出让话语权。发展至今日,集体意识已经产生了本质变化:它不再是一个单一、中心化的意识,而变成了由集体成员个体独立意识松散的聚合。
由此延伸,在自媒体时代,一家企业的观点、意识、品牌形象,也不再是单一的、由领导决定的,而是公司员工的独立观点、认知、个人形象等分散的个体的聚合。品牌影响力,也不再完全依赖通过权威媒体打造,而转向越来越依靠员工的自媒体传播。公司对外的PR行动,不再必然按部就班地进行,而是通过员工日常的发朋友圈、发微博等琐碎行为组成,企业的PR也就进入了员工“自PR时代”。
自媒体塑造了每个人的品牌
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喜欢用自媒体发内容。他们发自拍、流水账、鸡汤、新闻、知识、八卦......质量不一而足,有高有低,会有错别字,会有谬误。不知不觉中,每个人的自媒体都成为了个人的PR中心,每个人每天都在为自己做着PR维护。
有的人特别喜欢发自拍,美美的也罢,一般的也罢,随手拍,精心修,接连发,乐此不疲。今天换了件衣服,发;明天做了个发型,发;后天和朋友聚会,发。从她的自媒体里,我们能看出她是个爱美的人。
有的人特别喜欢发美食,大餐也发,豆浆油条也发,中国的也发,外国的也发,餐前发,餐后还发,一桌子美食上来,不用手机“开光”就不动筷子。从她的自媒体里,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爱吃的人。
有的人特别喜欢发政治新闻,有事没事吐吐槽,比盖洛普更早预测出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,比普京更快决定出兵乌克兰。从他的自媒体里,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。
有的人特别喜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,中医的谬误能说出一二三,元代的自由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分析入理,现代企业管理的规律,他也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。从他的自媒体里,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智求真的人。
自媒体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每个人的品牌,不论你是否意识到,或是否接受,就这样发生着。这给我们带来了便利,也带来了烦恼。现在我们加了新朋友的微信,会进去翻一翻,他平时都发什么,也就顺便了解了这个人的大致兴趣和格调;可是反过来,我们的微信,也被别人每天翻来翻去,我们的兴趣和格调就这样赤裸裸地暴露在别人视野中。
有因为朋友圈意见不合而“友尽”的吗?不一定。但因为朋友圈内容不合而渐行渐远的朋友,一定有很多。有因为朋友圈说错话被老板开除的吗?不一定。但因为朋友圈频繁发牢骚、态度消极、散漫无序而被老板看在眼里,默默降低心中评分的案例,一定有很多。
“堵不如疏”,不妨把对外PR放心交付员工
传统的企业PR发布,事先会准备公关稿,再三修改,挑选时机,挑选渠道,确保万无一失,才会正式对外发出。可是,进入自PR时代,没有统一的稿件,没有标准的时间,无法确认每条信息的真假,连可预测的话题都没有,如何保证不出差错呢?甚至要求再高一点:如何保证员工日常的自PR活动能有效地表达企业的真实观点?如何保证完全不受控制的自PR行为是为企业加分的呢?
有的企业管理者下意识地进行“堵”:事无巨细,“严刑峻法”,把员工的每条朋友圈都规定得死死的。说什么,不说什么,几点发什么,必须转发公司的新闻,必须转发领导的语录……当领导检阅员工朋友圈的时候,整齐划一,一水正能量。可是,在多元化思想的今日,强制行为只会造成员工的抵触,即使表面遵从,但私下会发设置分组权限的吐槽,企业仍然无法控制,适得其反。
明智的企业进行“疏”:不管理员工在自媒体做什么,只聚焦一件事:在润物细无声中,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准确传达给员工。剩下的事,就是相信员工,把企业的对外PR放心交到员工手中。这样的企业,通常在营销方面比较成熟,在企业价值观方面比较完善,管理者心态开放,认识到自媒体时代去中心化的事实,把员工视为伙伴而非被管理者。
自PR时代,是进行时,而非将来时;是去中心化后个人和集体共同参与的聚合体,而非严密管理下的克隆人进攻;是百花齐放的花园,而非孤傲独立的牡丹;是每个人可以细致经营的品牌中心,更是企业进行管理变革的优质切入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