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科技向善为原则,不断满足用户切实存在的“痛点”,这是一个互联网企业基因中的“执念”。 2019年起,腾讯携旗下腾讯医典,联合《NEJM医学前沿》共同举办腾讯医学ME大会,现已来到第二届。
2020腾讯医学ME大会,正在解决的“痛点”是搭建前沿医学与大众的桥梁,将生命智慧与每个人的健康相连;搭建医学与互联网的桥梁,将互联网常说的“痛点”做出生命的演绎。
11月8日,2020腾讯医学ME大会正式上线,以“痛点”为主题,再次起航。从生命痛点出发,让医生与前沿医学再次站到台前,探讨科技与医学的激荡,如何更好地守卫生命。
一线医护是“抗疫”,幕后程序员敲代码也是“抗疫”
今年的新冠疫情牵动人心。对比相隔17年的两次疫情,除去非典遗留下的应对经验、防护机制以及上升的医疗科研与诊疗能力,这次的“抗疫”战争中还增加了一直新的力量——互联网。
在与这场疾病“痛点”战斗的前线,有医务工作者不知疲倦的身影,也有程序员飞速敲击的键盘,当然也有每个人脸上闷热的口罩,集全力,阻击病毒。
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,在医疗领域也带来巨大变革。新冠疫情期间,互联网通过洞察用户痛点,带来极大价值:疫情信息发布效率提高,科学权威的信息得以及时发布和更新;谣言治理能力提升,在谣言出现苗头时,互联网也让辟谣效率和影响力加强,抑制恐慌情绪蔓延;互联网让内容与服务连接,除了预防、诊断、治疗全周期的专业科普之外,还有智能问答、AI症状自筛、在线问诊等很多实用工具,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,有效分流焦虑、非新冠肺炎患者,缓解线下医院压力。
此外,腾讯医典在疫情期间也联合钟南山院士、李兰娟院士、张文宏主任等专家学者提供50多场直播、500多条视频、1600篇原创内容上线向用户开展防疫科普。
互联网医学科普3.0时代到来
腾讯医疗副总裁黄磊在会上发表《医学科普再进化 汇聚个体照亮全体》主题演讲提到:随着参与者的多元化、内容的多形态化、场景的去中心化,医学科普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浪潮,“人-内容-场景”三大要素相应呈现新变化,成为推动大众健康素养、提升健康水平的核心力量。
根据腾讯医典《2020公众健康行为洞察报告》显示,42%的公众认为免疫力是最主要的健康标志;三分之二的人表示疫情后接种疫苗意愿度更高;超七成受访者也表示身体出现不适时,会选择主动干预。
医学科普的新变化,需要更多专业医生、机构、公众的参与,聚沙成塔、聚木成林。为此,在2020腾讯医学ME大会上,腾讯医典正式宣布三大计划——医学科普官计划、大众科普官计划、内容开放计划。互联网医学科普的3.0时代,腾讯医典又领先了一步。
1.0时代,互联网推动医学知识传播,但也存在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,甚至成为部分平台的逐利工具;2.0时代,互联网医学科普进入“深水区”,以腾讯医典为代表的互联网医学科普投入深度内容建设,互联网医学科普呈现专业化、结构化和生态化。
腾讯医典此次重磅发布三大计划,助力互联网医学科普去中心化发展。
“医学科普官”计划,即知识共建,打造IP,在科普创作上引入更多专业的新锐作者,产出有价值感的内容,如坚持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科普内容的“网红医生”王健,粉丝量已达数百万,科普文章、科普问答和科普头条的阅读总量已经超十亿次,为骨科疾病防治的正确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(患者用腾讯医典搜索信息)
“大众科普官”计划,即患者互助,共筑圈层。腾讯医典将为活跃在科普社区、患者社群中的意见领袖,提供更多系统、专业的支持和帮助。如淋巴瘤界的“灯塔患者”柱子哥,通过与腾讯医典等比较有影响力的平台,科学传递抗癌理念,鼓励相似患者,改变社会认知。
“内容开放计划”,即API开源,输出能力。腾讯医典将以API开源形式,与搜索入口、内容平台、移动应用、智能硬件等不同类型的平台建立合作。
腾讯医学ME大会作为腾讯科学周系列重磅活动之一,这一次强势输出三大计划,也将开启互联网医学科普3.0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