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5日,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发布《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,支持微商电商、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、分时就业,大力发展微经济,鼓励“副业创新”。
区别传统个体经济,“新个体经济”主要面对互联网用户,通过发挥个体创新创意能力,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。发展新个体经济,有着开辟消费和就业新空间的双重使命。而具有新个体经济特点的网络直播行业,目前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3月,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5.6亿。如今,网络直播从业人员数量、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壮大。以酷狗直播为例,截止2019年底,在酷狗直播平台从业的网络主播人数已达50万,他们凭表演唱歌才艺、售卖数字音乐、分享音乐知识等来获得人气和收入,成为“新个体经济”的从业代表。
直播“微经济”破题“就业难”
受新冠疫情影响,线下经济受冲击,传统产业开始“触播”。直播+电商、直播+旅游、直播+演出……一夜间,传统产业在各大网络直播平台遍地开花,直播带货的业绩更是屡创新高。网络直播带来的巨大消费场景,不仅拓展了传统产业的营销渠道,也带来互联网平台“个体经济”的就业趋势,“网络主播”被纳入很多人的择业选择。
“开始想一个音乐人跑来当主播这件事,会不会让别人觉得不好,后来我想明白了,本来你就是给大家写歌,能把音乐作品带给大家是最终的目的,不用拘泥于形式。”在酷狗直播平台直播了9个月的音乐人陈柯宇表示,作为一个做原创音乐人,他把直播当做一个宣传渠道,随着和粉丝的沟通增加,也让他越来越适应这份“新工作”。
此外,直播行业的消费模式,带动相关实体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,也为主播群体带来实际收益。入驻酷狗直播5年的小倩,如今已积累了95万直播粉丝、114.7万音乐粉丝,数字专辑销量突破90万张,而这90万张中有不少是从直播间卖出的。在酷狗直播平台,数字专辑可以以直播打赏礼物的形式出现,粉丝购买数字专辑支持主播,是数字经济新消费模式的体现,也进一步推动了传统音乐产业发展。
从业者需要掌握“新技能”
数字经济大潮下,众多互联网平台的崛起让社会就业模式正在从传统的“公司+雇员”向“平台+个人”转变。从业者有了低门槛、多元化的创业机会,知识、经验、技术、特长都可以带来收益。而另一边,面对互联网平台的日新月异,网民对网络内容的需求更迭,需要新个体经济的参与者拥有新思想、新观念,甚至要具备一定的新技术,才能适应和把握新个体经济时代的机遇。
例如,网络直播行业虽然可以为创业者们带来收入,却并非只是坐在电脑前唱唱歌、跳跳舞、推介推介产品那么简单。在酷狗直播入驻5年的音乐人陈皓宸认为,他能有今天的成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,“很多人做直播几个月就放弃了,可能适应不了这个环境,适应不了一个人很孤单的这份职业,我能成功首先是坚持下来了。”
成为一名网络直播从业者,除了持之以恒外,如何在首次“触播”快速入门适应也是个学问。近年来,一些头部的网络直播平台陆续开通面向主播的培训课程,为主播提供专业化教学,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新就业环境。
成立于2018年的酷狗直播学院,就是为平台音乐人、主播、戏曲演员、院校演员提供培训、考核、认证一体化的直播教育平台。学院为主播学员们制作专业音乐课程,也注重法律意识与道德责任感的培养,引导他们掌握粉丝互动技巧,也提升精品文化内容创作的能力。
酷狗主播代表红格格,毕业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,曾是一名音乐老师。虽然有不错的音乐素养,但初入直播行业,也十分紧张。“不知道如何面对镜头,不会跟粉丝互动,开播会紧张得手抖”红格格在平台直播学院的培训后,慢慢摸出门道,将专业所学与直播技巧合二为一,成为如今拥有43万粉丝的人气主播。
“直播+”激活消费新市场
《意见》提出的总体目标是,更有效发挥数字化创新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,推动“互联网+”和大数据、平台经济等迈向新阶段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新个体经济提供了更大舞台,同时也极大丰富了个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。
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19年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已达4338亿元,预计2020年将突破9000亿元。据商务部统计,只2020年一季度的电商直播就超过400万场。除此之外,云旅游、云观展、云健身、云买房……“宅经济”已经成为市场热点。
例如新冠疫情期间,酷狗直播联手音乐人及美学教育机构上线公益性质的“少儿音乐课堂”,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长陪伴下学习到音乐启蒙、音乐剧表演、古筝等十余种课程。平台推出的酷狗“云享乐”系列直播活动,携手音乐人、餐饮、剧院等机构,开展一系列包括云音乐会、云健身、云餐厅等系列直播,共涉320场活动,观看量6560万次。在酷狗直播一场“吃援湖北 为鄂下单”的活动中,6小时卖出了5千斤香米、秭归脐橙等农产品。
新个体经济的发展,可以带动就业和消费增长,培养大众创新创业精神,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推动作用。然而新业态下的多样化就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,如:转变大众的传统就业思维,增强“新个体经济”就业者的吸纳能力等,所以进一步优化利于“新个体经济”发展的营商环境,仍需要政府、互联网平台、从业者及公众共同思考,共同创造。